碧牡丹格律

碧牡丹词牌名。以晏几道《碧牡丹·翠袖疏纨扇》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八句六仄韵。另有双调七十五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张先《碧牡丹·晏同叔出姬》等。

碧牡丹词牌格律对照

碧牡丹词牌更多信息
  • 正体

    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八句六仄韵。以晏几道《碧牡丹·翠袖疏纨扇》为代表。汲古阁本于“事何限”句分段,今照《花草粹编》校定。 此词前段第二句五字,惟《小山集》有此体,宋人皆三字两句也,故可平可仄,详注程词之下。 此词前段第六句、后段第七句例应上一下四句法,与别句五字者不同。

    格律对照例词:《碧牡丹·翠袖疏纨扇》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翠袖疏纨,凉叶催归。一夜西风,几处伤高怀。细菊枝头,开嫩香还。月痕依旧庭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事何,怅望秋色。离人鬓华将换。静忆天涯,路比此情还短。试约鸾笺,传素期良。南云应有新

  • 变体

    变体一,双调七十五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以程垓《碧牡丹·睡起情无著》为代表。此与晏词同,惟前段第二句添一字作三字两句,两结句各摊破句法作三字两句异。宋有张先、晁补之两词可校。 按晁词前段第二句“银筝燕”,“银”字、“筝”字俱平声。第五句“婀娜腰肢柳细”,“腰”字平声,“柳”字仄声。第七句“红浪随鸳履”,“红”字平声。第八句“梁州紧”,“梁”字平声,“紧”字仄声。后段第五句“困入流波生媚”,“入”字仄声,“流波”二字俱平声。又张词后段第二句“闲照孤鸾戏”,“闲”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又按晁词前后段第七句“红浪随鸳履”、“眼乱尊中翠”不作上一下四句法,不若张词“敛黛眉横翠”、“但暮云千里”为合格也。 

    格律对照例词:《碧牡丹·睡起情无著》

    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睡起情无,晓雨尽,春寒。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试数花枝,问此情何。为谁开,为谁

    仄平,中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中中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正愁,不是花情。花元笑人萧。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燕麦春风,更几人惊。对花羞,为花。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碧牡丹词牌沿革

清沈雄《古今词话》:“(明)蒋一葵日:晏元献(晏殊)为京兆日,辟张子野(张先)为通判。元献属意一侍儿,每子野来,必令歌子野词以侑觞。王夫人出之。子野戏作碧牡丹一曲,自歌之。元献为之怃然,支俸钱赎之。一时碧牡丹曲盛传焉。”“碧牡丹”疑为晏殊的歌妓名。调名本意即咏北宋张先晏殊的家伎所作之曲名。金词注“中吕调”。 

北宋新声,此调为换头曲,共有七个三字句,但与六字句、五字句、四字句配合,用仄韵,因而音节低沉凝塞,适于抒写怨抑之情与叙事。晁补之《王晋卿都尉宅观舞》善于描绘:“院宇帘垂地。银筝雁,低春水。送出灯前,婀娜腰肢细。步蹙香茵,红浪随鸳履。梁州紧,凤翘坠。悚轻体。绣带因起。霓裳恐非人世。调促香檀,困入流波生媚。上客休辞,眼乱尊中翠。玉阶霜,透罗袂。”程垓抒写春日感怀:“睡起情无著。晓尽,春寒弱。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试数枝,问此情何若。为谁开,为谁落。正愁却。不是情薄。花元笑人萧索。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托。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对花羞,为花恶。”此用入声韵。晏几道一首第二句为五字句,比张词第二、三句少一字;又晏词两结句为六字句,故晏词一体略异。张词前后段第七句“敛黛峰横翠”“但暮千里”为上一下四句法,程词正同,当以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