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用黄雪舟韵,送献堂西游中国,时南北方倡分立

词牌名湘春夜月|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望江南,凭阑飞去骚魂。

苦恨蜑雨蛮烟,楼外昼常昏。

径买片帆西渡,任故园花柳,惜别残春。

羡结交四海,元龙未老,豪气犹存。

前程细数,黄梅节近,人在吴门。

伍相荒祠,听不得玉箫呜咽,吹起风云。

人情叵测,看豆萁煎到同根。

池水皱,算干卿底事?

伤时热泪,空湿襟痕。

注释

1. 押词韵第六部

猜您喜欢

  • 1.《点绛唇·厚地高天近现代·王国维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 2.《劝学诗宋朝·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 3.《赠天竺聪道人宋朝·释道潜完完明月珠,蓄彼万丈渊。径寸不可睹,馀辉媚清川。道人实有道,胶口默不传。心闲气自和,眉宇常蔼然。邦人昔致师,欲以居法筵。文移动帅府,礼数端亦虔。冥鸿避网罗,矫翼...
  • 4.《题送行诗卷(辛亥)明朝·朱同江西未有送行句,此日相逢再赋诗。定省羡君多伯仲,飘零怜我独孤遗。梦回石水论文夜,喜见秦淮问礼时。后会茫茫又何地,应须努力慰相思。
  • 5.《题画·其一明朝·吴鐄舟泊鸟石滩,人家白沙埠。春归人未归,离情满芳杜。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