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词牌名菩萨蛮|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古诗简介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词人在上阕写的是眼前所见之景,意境凄凉,是词人伤春心境的真实写照。下阕伤春之情溢于言表。

翻译/译文

为了留住将逝的春天憔悴不已,黄昏,来催归黄昏的时候,深巷中卖着的樱桃,在雨后显得更加娇艳。

含着眼泪,独自看着那落花飘飘忽闻一声清脆莺啼自东中传来,思绪又触摸到三所留在心底的那一枚温暖的印记。

注释

①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余(yú):后。

③“黄昏”二句:出自宋范成大《八场坪闻猿》:“天寒林深山石恶,行人举头双泪阁。”阁:含着。

④消(xiāo)得:禁受得。

三月情:此处或谓暮春之伤情,或别有隐情,所指未详。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词人所写诗词普遍为宣扬爱情爱情在词人的词中占了很大比重。这首《菩萨蛮》也是词人在春天时候为了怀念爱人而作的。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伤怀之作。

该词上阕,词人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意境凄凉。通过对面前的景物如雨后樱桃、东中的莺啼等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与深情。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留春不住而辗转憔悴的情感基调。起首二句营造了一种与欧阳修蝶恋花》“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相类似的氛围和心境:同样的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

下阕,词人由怜惜转为伤怀。 “黄昏清泪阁,忍便飘泊”是倒装句。词人实在不忍香到春天瓣都飘零凋落了,夕阳黄昏之中,他只得泪眼盈盈。而就在这时候,他听见一声黄莺的啼叫顺着东风飘忽而至,唤起了词人对二月阳春的深情。末句,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消得”本来是经受得住,这里谓无法经受,因为这一声莺啼。唤出了“东风三月情”:此处“三月情”应指惜春之情,但此词似含有一段隐情,表面上是欲留春住,其实是想留人,想留而不能留,或才是诗人的心痛处。

全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感怀之情,该词延续了词人一贯的悲愁之风,这种不事雕琢的凄凉愁苦之情最能触动人心。 

名家点评

现代中华书局的编辑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残唐五代以来,多数词家认定‘词为艳科’,所作多涉闺情春怨,而此类作品又往往假托女子口吻,这可以说成了一种传统。容若这首《菩萨蛮》是伤春之词,细读词意,亦当是‘男子而作闺语’。而其‘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写得绘声绘色,独树一帜,当然是楚楚动人。” 

纳兰容若的诗词曲代表作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