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逢辰·主宰的诗句(共1句)

主宰简介

主宰是汉语词汇,拼音为zhǔ zǎi,指对事物变化具有决定性权力,引申为掌控、统治的核心力量。其语义包含动词性“支配行为”与名词性“支配主体”双重维度,既可用于个体对自身思想行为的把控,亦可指社会或自然规律中的统治力量。

该词内涵涵盖主管者、至高权威及支配行为的源头。佛学典籍将“主宰”与自我意识关联,视为驱动行为的根本动力;现代心理学与哲学则拓展至个体认知及群体意识分析。其近义词包括“主管”“支配”,反义词为“自由”,形成完整语义网络。

“主宰”最早见于《朱子语类》,元代杜本句使用其“主管”之意,明清小说如《说岳全传》《老残游记》扩展为统治者语境。近现代作家鲁迅、周立波等将其用于精神或社会层面的支配关系描述。现代语境中,该词被重新诠释为心灵修行或群体反思的载体,反映从传统权威到个体认知的语义演变。

方逢辰(1221—1291)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方镕子。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元朝召之,坚辞不赴。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