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简介

哲理,汉语词语,拼音为zhé lǐ,指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根本原理及智慧,常通过哲学思辨揭示存在本质,对生活具有指引作用。

其内涵包含形而上认知结构与系统性学说两种解释,核心议题涵盖存在本质、欲望困境、生死认知等维度,主张以理性消解现实矛盾。传统哲理常以箴言或成语呈现,如“祸福相依”“知行合一”等,蕴含辩证思维与实践智慧。

词源自清代陈衍《沉乙盦序》,20世纪后经冰心、秦牧等文学作品传播,逐步转向实践应用。克思主义哲学引入后,哲理研究更注重现实维度,形成以辩证法为基础的世界观体系。

张蠙·有哲理的诗句_人生哲理的句子(共1句)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一句,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王衍与后徐氏游大慈寺,见壁间题句:“墙头细垂织草,水面岂落花。”爱赏久之。询知为蠙作,因给礼令以诗进。蠙上二篇,尤为叹赏。将召掌制诰,为人所谗,止赐白金千两。蠙擅长律诗,以写边塞光见长。诗歌境界开阔,语言浑朴。蠙著有诗集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