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简介

枣(拉丁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别称枣子,大枣、刺枣,贯枣。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黄绿色,两性,无毛,具短总梗,单生或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核果矩圆形或是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后由红色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

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区,丘陵或平原。广为栽培。本种原产中国,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除供鲜食外,常可以制成蜜枣、红枣、熏枣、黑枣、枣、牙枣等蜜饯和果脯,还可以作枣泥、枣面、枣酒、枣醋等,为食品工业原料。

周必大·枣的诗句(共1句)

周必大的诗词曲代表作

周必大(1126年8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