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简介

枣(拉丁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别称枣子,大枣、刺枣,贯枣。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黄绿色,两性,无毛,具短总梗,单生或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核果矩圆形或是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后由红色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

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区,丘陵或平原。广为栽培。本种原产中国,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除供鲜食外,常可以制成蜜枣、红枣、熏枣、黑枣、枣、牙枣等蜜饯和果脯,还可以作枣泥、枣面、枣酒、枣醋等,为食品工业原料。

黄庭坚·枣的诗句(共6句)

黄庭坚的诗词曲代表作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