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简介

枣(拉丁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别称枣子,大枣、刺枣,贯枣。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黄绿色,两性,无毛,具短总梗,单生或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核果矩圆形或是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后由红色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

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区,丘陵或平原。广为栽培。本种原产中国,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除供鲜食外,常可以制成蜜枣、红枣、熏枣、黑枣、枣、牙枣等蜜饯和果脯,还可以作枣泥、枣面、枣酒、枣醋等,为食品工业原料。

苏轼·枣的诗句(共8句)

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