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目简介

目为汉语词语,本义指鱼的眼珠,最早见于《尚书大传》。其内涵随语境延伸:一指鱼的眼珠,如刘勰《文心雕龙》以之喻粗劣之作;二指含泪之目,如李贺“灯照鱼目”以鱼目代泪眼;三因鳏鱼目不闭,文引申为独宿无偶的意象。另作为煮术语,指初沸水泡状若鱼目,见陆羽茶经》;汉代《汉书·西域传》则记载其为西域贡名。

该词自先秦典籍初现,历经语义分化。南朝文献延续生物原义,唐代扩展至生活技艺与文学隐喻,清代强化鳏鱼意象的象征性。在成语“鱼目混珠”中,鱼目作为假珠喻体,承载以假乱真之义,可溯至《参同契》“鱼目岂为珠”。

从《尚书大传》的本义考据,到历代诗文的意象叠加,鱼目兼具实用性与文化象征,成为汉语中典型的多义词语。

唐彦谦·鱼目的诗句(共1句)

唐彦谦的诗词曲代表作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