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简介

明”是汉语词汇,读音为yuè míng,本义指月光明朗,亦作月亮或月光的代称。

该词表义分为两类:其一形容月色清朗,如唐代白居易《崔十八新池》中“见底月明”及《水浒传》“月明地上交手”的描绘;其二指代月亮或月光本身,如李益《从军北征》“回向月明看”与明寓山居士《儿佛》“满空载月明归”。其意象常被用于“月明如昼”“清月明”等成语,构成对夜景的文学化表达。

词源可溯至战国宋玉神女赋》“皎若明月舒其光”,奠定皎洁基调。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海上明月共潮生”拓展时空意境,后经李商隐孟郊人沿用,逐渐形成兼具自然景象与人文象征的双重意涵。

王履·月明的诗句(共1句)

王履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约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卒年不详,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尚在,昆(今属江苏)人,祖籍魏博(今河北境内),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学医于朱丹溪,是其门人,尽得朱氏之学。《古今医统》称王安道“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深医源,直穷奥妙”。《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者”。充分说明王氏之学于医学理论颇有造诣,其探讨医理强调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治学严谨,立论有据。著有《医经溯洄集》、《百病钩玄》、《医韵统》等,现唯有《医经溯洄集》行于世,是其代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