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简介

明”是汉语词汇,读音为yuè míng,本义指月光明朗,亦作月亮或月光的代称。

该词表义分为两类:其一形容月色清朗,如唐代白居易《崔十八新池》中“见底月明”及《水浒传》“月明地上交手”的描绘;其二指代月亮或月光本身,如李益《从军北征》“回向月明看”与明寓山居士《儿佛》“满空载月明归”。其意象常被用于“月明如昼”“清月明”等成语,构成对夜景的文学化表达。

词源可溯至战国宋玉神女赋》“皎若明月舒其光”,奠定皎洁基调。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海上明月共潮生”拓展时空意境,后经李商隐孟郊人沿用,逐渐形成兼具自然景象与人文象征的双重意涵。

何应龙·月明的诗句(共1句)

何应龙的诗词曲代表作

何应龙,字子翔,号橘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泰进士,曾知汉州,与陈允平有交(《西麓诗稿·别何橘潭》诗)。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橘潭诗稿》一卷。一生官运颇顺,其文以诗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