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简介

一方,汉语词语,拼音为yī fāng,基本含义涵盖地理方位、事物局部、数量单位等不同维度。其核心语义包含特定区域(如“一方水土”)、整体中的部分(如“一方缓一方急”)及方形物体或土地的计量单位(如宋代《方田法》以四十一顷余为一方)。

该词既可表示空间方位(《诗经·蒹葭》“在水一方”)与事物属性(《周礼》“一方缓一方急”),亦用于动作并行(鲁迅“一方读书,一方做工”)或对立面划分(孙中山所称“协商国与同盟国”)。作为量词时,常见于药方、土地及方形物的计量。

“一方”语义可溯至先秦《诗经》,汉代《史记》沿用其地理方位义,唐宋扩展出量词用法,明清小说多作地域称谓,现代汉语保留核心语义并发展抽象引申义。

文天祥·一方的诗句(共2句)

文天祥的诗词曲代表作
文天祥(1236年6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