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简介

一方,汉语词语,拼音为yī fāng,基本含义涵盖地理方位、事物局部、数量单位等不同维度。其核心语义包含特定区域(如“一方水土”)、整体中的部分(如“一方缓一方急”)及方形物体或土地的计量单位(如宋代《方田法》以四十一顷余为一方)。

该词既可表示空间方位(《诗经·蒹葭》“在水一方”)与事物属性(《周礼》“一方缓一方急”),亦用于动作并行(鲁迅“一方读书,一方做工”)或对立面划分(孙中山所称“协商国与同盟国”)。作为量词时,常见于药方、土地及方形物的计量。

“一方”语义可溯至先秦《诗经》,汉代《史记》沿用其地理方位义,唐宋扩展出量词用法,明清小说多作地域称谓,现代汉语保留核心语义并发展抽象引申义。

邵雍·一方的诗句(共1句)

邵雍的诗词曲代表作
邵雍(1011—1077)即邵康节,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