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简介

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地区(苏中),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北部、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总面积659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490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不含湿地面积)1683.21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2,扬州市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2024年末,扬州市常住人口458.6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5%。

扬州市历史悠久,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并延续至今。扬州市是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还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代至清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9.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53.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09.38亿元。

于成龙·扬州的诗句(共1句)

于成龙的诗词曲代表作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