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简介

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地区(苏中),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北部、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总面积659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490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不含湿地面积)1683.21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2,扬州市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2024年末,扬州市常住人口458.6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5%。

扬州市历史悠久,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并延续至今。扬州市是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还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代至清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9.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53.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09.38亿元。

汪元量·扬州的诗句(共3句)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