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简介

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地区(苏中),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北部、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总面积659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490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不含湿地面积)1683.21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2,扬州市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2024年末,扬州市常住人口458.6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5%。

扬州市历史悠久,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并延续至今。扬州市是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还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代至清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9.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53.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09.38亿元。

蔡襄·扬州的诗句(共1句)

蔡襄的诗词曲代表作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宋孝宗时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 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他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他工书法,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