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简介

胸襟(拼音xiōng jīn,注音ㄒㄩㄥ ㄐㄧㄣ)是汉语名词,原指人体或衣物的前胸部位,后引申为形容人的心境、志趣、抱负等抽象概念,包含气量、心怀、臆测等含义。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文献,刘伶《北芒客舍》以“消胸衿”表情感抒发,南朝谢灵运借其喻示超凡境界。唐代李白杜甫人常用以抒怀,明代后强化精神格局的指代,如清代刘献廷称其凸显“横绝宇宙之眼界”。该词聚焦于精神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既关联情绪感受与志向理想,也涉及思维视野的层次,近现代文学如魏巍《东方》仍沿袭此喻。

其核心语义见于“开阔胸襟”“荡涤胸襟”等典型表述,常与胸怀、度量等近义词共同体现心理容量与思想境界的层次。古籍中亦作“胸衿”,二者互通,多用于文学作品对人物精神状态的刻

刘克庄·胸襟的诗句(共2句)

刘克庄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克庄(1187年9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