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简介

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在《山海经》中被记载为帝俊之妻,生育十日并为其沐浴运转,后于《楚辞》中演变为驾驭日车的日御。部分学者考证其名称演变,认为羲和与神常仪实为同一神祇分化,兼具日月女神双重属性。

羲和在母系社会时期以日母形象承载生殖崇拜,至父系社会转型为天文职官,《尚书》记载尧设立羲和官职观测天象,形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守四方的历法体系。文学作品中衍生出“羲和鞭日”“羲和倚日”等意象,成为光阴流逝的经典隐喻。

现代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以“效法羲和驭天”命名,延续其天文探索的文化象征。

韩愈·羲和的诗句(共1句)

韩愈的诗词曲代表作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