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简介

潇湘,汉语词汇。拼音: xiāo xiāng 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合称。“潇湘”一词始于尧代,一般指永州市。《山海经·中次十二经》

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自宋以来,人们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潇,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水河;湘,指的是横贯湖南的河流,湘江。潇湘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中次十二经》:“澧沅之,交潇湘之渊。”此后,潇湘一词广为流传,并不断赋予新内容,作为美的象征,如用作词牌潇湘神》、戏曲《潇湘夜雨》、琴曲《潇湘水》等,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设置了一个潇湘馆。

尹耕·潇湘的诗句(共1句)

尹耕(1513—?)明蔚州卫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进士。性嗜酒,好谈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边臣玩忽,武备废弛,作《塞语》十一篇,申明边防虏势之要害。严嵩见而才之。起知州,数中迁兵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知府,大修武备。旋擢河南兵备佥事,被劾下狱,戍辽左。有《朔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