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简介

“无情”是汉语中描述虚伪不实或情感缺失的形容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核心含义包含虚伪不实、缺乏情义、行事决绝及自然无意四种维度。

该词既可指言行虚伪(如《礼记》“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也用于批判人性冷漠(如《汉书》与唐宋诗词用例),或描述行事不留情面的态度(如“铁面无情”典故)。此外,它还能表达客观无意识的自然现象(如青笔下蚊虫的“无情”叮咬)。相关成语“无情无义”“无情无绪”等进一步扩展了其语义场景,如《红楼梦》称柳湘莲“无情无义”、《西厢记》以“无情无绪”表苦闷。

其语义衍变贯穿古代文献:先秦礼学奠定基础,汉魏拓展哲学内涵,唐宋词强化情感意象,明清小说及戏曲则通过复合词深化文学表现力,形成兼具伦理评判与审美意蕴的汉语典型词汇。

元稹·无情的诗句(共1句)

元稹的诗词曲代表作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