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简介

“无情”是汉语中描述虚伪不实或情感缺失的形容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核心含义包含虚伪不实、缺乏情义、行事决绝及自然无意四种维度。

该词既可指言行虚伪(如《礼记》“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也用于批判人性冷漠(如《汉书》与唐宋诗词用例),或描述行事不留情面的态度(如“铁面无情”典故)。此外,它还能表达客观无意识的自然现象(如青笔下蚊虫的“无情”叮咬)。相关成语“无情无义”“无情无绪”等进一步扩展了其语义场景,如《红楼梦》称柳湘莲“无情无义”、《西厢记》以“无情无绪”表苦闷。

其语义衍变贯穿古代文献:先秦礼学奠定基础,汉魏拓展哲学内涵,唐宋词强化情感意象,明清小说及戏曲则通过复合词深化文学表现力,形成兼具伦理评判与审美意蕴的汉语典型词汇。

刘斯奋·无情的诗句(共1句)

刘斯奋,1944年生,广东中人。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省文联第五届主席,中国文联第六届全委。著有《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苏曼殊诗笺注》、《黄节诗选》、《周邦彦词选》、《姜夔张炎词选》,编著《唐宋诗词彩图辞典》、《岭南三家诗选》(与周锡䪖合作)等。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分别穫广东省第二、四、六届鲁迅文学奖,第一、二部穫中国作协第四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