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简介

团团,汉语词语,本义指圆润的形态,后引申为形容肥胖的样子。作为形容词,既可用于描绘物体的浑圆状态,也可描述人物的圆润体态。

该词具有多重内涵:既可指自然景象的圆貌,如王安石笔下"团团城上日"形容太阳的浑圆形态;亦能表达簇聚、环绕的动态,如古籍中"树碧团团""团团一遭土墙"等用法。宋中"团团似明""浩露洗团团"等例证,拓展了其作为圆月意象的文学表达。其语义体系包含本体形态(圆貌)、引申特质(肥胖)及动作状态(围绕旋转)等层次。

"团"字本义为"圆"(《说文解字》),字形结构属形声字(从囗,专声)。自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起,叠词"团团"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经宋代王安石等诗人使用后,逐步形成现代语义框架。

朱长文·团团的诗句(共1句)

朱长文(1039—1098)北宋书学理论家。字伯原,号乐圃、潜溪隐夫,苏州吴人(今属江苏)。未冠,嘉祐四年(1059)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以父忧去职,举进士,以病足不肯试,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化其贤,士大夫过者,以不到乐圃,遂名动京师。元祐中(1089)起教授于乡,召为太学博士。还秘书省正字,卒。家居20年,筑藏书楼为“乐圃坊”,藏书2万余卷,当时有名人士大夫以不到“乐圃坊”为耻,其藏书多有珍本秘籍,“乐圃坊”藏书闻名于京师。元祐中(1086~1094)起为本州教授,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秘阁校理等职。所辑周穆王以来金石遗文、名人笔记,作《墨池》、《阅古》2篇,为较早搜罗金石学遗文之名篇。著有《吴郡图经续集》、《琴台记》、《乐圃余稿》、《乐圃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