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简介

团团,汉语词语,本义指圆润的形态,后引申为形容肥胖的样子。作为形容词,既可用于描绘物体的浑圆状态,也可描述人物的圆润体态。

该词具有多重内涵:既可指自然景象的圆貌,如王安石笔下"团团城上日"形容太阳的浑圆形态;亦能表达簇聚、环绕的动态,如古籍中"树碧团团""团团一遭土墙"等用法。宋中"团团似明""浩露洗团团"等例证,拓展了其作为圆月意象的文学表达。其语义体系包含本体形态(圆貌)、引申特质(肥胖)及动作状态(围绕旋转)等层次。

"团"字本义为"圆"(《说文解字》),字形结构属形声字(从囗,专声)。自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起,叠词"团团"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经宋代王安石等诗人使用后,逐步形成现代语义框架。

白居易·团团的诗句(共2句)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