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简介

团团,汉语词语,本义指圆润的形态,后引申为形容肥胖的样子。作为形容词,既可用于描绘物体的浑圆状态,也可描述人物的圆润体态。

该词具有多重内涵:既可指自然景象的圆貌,如王安石笔下"团团城上日"形容太阳的浑圆形态;亦能表达簇聚、环绕的动态,如古籍中"树碧团团""团团一遭土墙"等用法。宋中"团团似明""浩露洗团团"等例证,拓展了其作为圆月意象的文学表达。其语义体系包含本体形态(圆貌)、引申特质(肥胖)及动作状态(围绕旋转)等层次。

"团"字本义为"圆"(《说文解字》),字形结构属形声字(从囗,专声)。自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起,叠词"团团"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经宋代王安石等诗人使用后,逐步形成现代语义框架。

于谦·团团的诗句(共1句)

于谦的诗词曲代表作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大臣。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貌预示了诗坛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