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简介

太极(Tai Chi),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最初见于《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同时与“大衍筮法”相关,即《上系》所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扔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围绕大衍筮法,历代以不同侧重对太极的哲学涵义进行了探索。

“太极”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元气”有说是“天理”,有认为是“无”,有认为是“有”。唐代大儒孔颖达认为,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混而为一的元气。北宋周敦颐则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哲学命题,认为“太极”即“无极”,它无形无象,至高至妙,是开始,也是一种无限。周敦颐的思考是一种进步,充满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在周敦颐的观点中,“一动一静”是关键: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若要再细究,那么一切就都归于“太极”的本性了。事实上,“太极”是描述宇宙本原及其无限性的哲学范畴。指的是宇宙之本原,即原始的混沌之气。此时,天地万物还未产生,一切都处于原始状态。

刘基·太极的诗句(共1句)

刘基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基(1311年7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