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是汉语中表示季节时序的核心词汇,其基础含义指代春、夏、秋、冬四季。该词最早可追溯至《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的文献记载,并在《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等典籍中深化其哲学内涵。语义延伸包含一年农事周期的时间划分,以及一日中朝、昼、夕、夜四个时段的特殊用法。汉代礼乐体系中,"四时"还被用作乐舞专名,据《汉书·礼乐志》记载为汉文帝所创。该词汇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衍生出兰时、炎序等四季雅称。
李复,字履中,长安人。被称为潏水先生,负奇气,喜言兵,于书无不读。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五年(1082年),摄夏阳令。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历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1099年),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宋徽宗崇宁初,迁直秘阁、熙河转运使。三年(1104年)知郑、陈二州。四年(1105年),改知冀州;秋,除河东转运副使。靖康之难死于金寇。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潏水集》附录宋钱端礼撰《书潏水集后》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