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婷简介

娉婷(pīng tíng)是汉语中形容女子姿态柔美或代指美人的词汇,最早见于汉代辛延年《羽林郎》“娉婷过我庐”。其词义在两千年文学传承中保持稳定,成为描绘女性美的经典用语。

该词内涵分为两类:一指女性仪态轻盈秀丽,如“人影娉婷”“袅娜娉婷”,多见于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刻;二借指佳人本身,如“买娉婷”“美貌娉婷”,多见于诗词对美人的隐喻。历代文人通过不同语境赋予其动态美感与人物意象。

唐代以后,该词使用逐渐扩展,白居易柳宗元等以之描绘女性形象,宋明小说戏曲中频繁出现,至清代仍被林徽因等作家沿用。其词源可追溯至汉代婚俗术语“娉”,后引申为姿态美好之意。

杜甫·娉婷的诗句(共2句)

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