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简介

猛兽是汉语词汇,拼音为měng shòu,泛指体形硕大且性情凶猛的兽类,特指虎、豹、熊、罴等。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服不氏》中“掌养猛兽而教扰之”的记载,指需驯服的大型野兽。

在传统文献中,猛兽多作为自然力量的象征,常用于描述林险境或比喻社会动荡。《孟子》以“驱猛兽而百姓宁”隐喻安定民生,《抱朴子》等典籍亦借其突显治世理念。明清小说如《东周列国志》《初刻拍案惊奇》则将其融入叙事以增强戏剧张力。文人诗词与避讳用语中,“猛兽”也兼具意象烘托与语言避忌功能。

唐代因避太祖李虎名讳,官方文献改称猛虎为猛兽或猛武,朱国祯《涌幢小品》详载此讳改渊源,该用法经《唐阙史》等笔记沿用至明清,形成特定历史时期的语言特征。

单人耘·猛兽的诗句(共1句)

单人耘,1926年生,江苏江浦人。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副研究员,已退休。幼年从林散之先生习古文辞及书。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其诗词书画创作成就与贡献录入《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著有《一勺吟》、《勺庵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