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简介

猛兽是汉语词汇,拼音为měng shòu,泛指体形硕大且性情凶猛的兽类,特指虎、豹、熊、罴等。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服不氏》中“掌养猛兽而教扰之”的记载,指需驯服的大型野兽。

在传统文献中,猛兽多作为自然力量的象征,常用于描述林险境或比喻社会动荡。《孟子》以“驱猛兽而百姓宁”隐喻安定民生,《抱朴子》等典籍亦借其突显治世理念。明清小说如《东周列国志》《初刻拍案惊奇》则将其融入叙事以增强戏剧张力。文人诗词与避讳用语中,“猛兽”也兼具意象烘托与语言避忌功能。

唐代因避太祖李虎名讳,官方文献改称猛虎为猛兽或猛武,朱国祯《涌幢小品》详载此讳改渊源,该用法经《唐阙史》等笔记沿用至明清,形成特定历史时期的语言特征。

曹家达·猛兽的诗句(共1句)

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城内司街人。出生于望族世家,光绪廿一年就读南菁书院时书院山长黄以周是著名汉学大师兼精医学,就读其门下,得益甚多,工文学词,明医理。光绪廿六年中举。中年时,迁居上海,被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为教授兼医局诊疗十馀年。民国廿六年八一三事变后,携家返澄。十二七日,日军在城内肆虐,一妇女被追逃到其家,其闻声柱杖而出,痛斥日寇,被敌人当场残害,时年六十九岁。医药有曹颖甫医案、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等,诗词有梅花集上下卷、气听斋诗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