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简介

苦寒,汉语词语,拼音为kǔ hán,原指极端寒冷的气候,多用于描述一年中最严寒的时节,后衍生出描述物性、社会状态等多重含义。

该词本义强调气候严寒,如杜甫句“已近苦寒”等均以此入诗,后在文学语境中扩展为地理贫瘠(如《警世通言》)、药性寒凉(如《老残游记》)及物质匮乏状态的隐喻,并派生出近义词“严寒”“酷寒”等。

其最早见于晋代陆机苦寒行》,既指行役之苦,亦隐喻生存困境。唐代诗人将其融入乐府诗题,如李白孟郊等延续此题材,形成特定情感符号。明清时期词义进一步扩展至地域、药性等层面,构成复合语义网络。

释印肃·苦寒的诗句(共1句)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