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简介

苦寒,汉语词语,拼音为kǔ hán,原指极端寒冷的气候,多用于描述一年中最严寒的时节,后衍生出描述物性、社会状态等多重含义。

该词本义强调气候严寒,如杜甫句“已近苦寒”等均以此入诗,后在文学语境中扩展为地理贫瘠(如《警世通言》)、药性寒凉(如《老残游记》)及物质匮乏状态的隐喻,并派生出近义词“严寒”“酷寒”等。

其最早见于晋代陆机苦寒行》,既指行役之苦,亦隐喻生存困境。唐代诗人将其融入乐府诗题,如李白孟郊等延续此题材,形成特定情感符号。明清时期词义进一步扩展至地域、药性等层面,构成复合语义网络。

皎然·苦寒的诗句(共2句)

皎然的诗词曲代表作
皎然(720-804),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