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简介

苦寒,汉语词语,拼音为kǔ hán,原指极端寒冷的气候,多用于描述一年中最严寒的时节,后衍生出描述物性、社会状态等多重含义。

该词本义强调气候严寒,如杜甫句“已近苦寒”等均以此入诗,后在文学语境中扩展为地理贫瘠(如《警世通言》)、药性寒凉(如《老残游记》)及物质匮乏状态的隐喻,并派生出近义词“严寒”“酷寒”等。

其最早见于晋代陆机苦寒行》,既指行役之苦,亦隐喻生存困境。唐代诗人将其融入乐府诗题,如李白孟郊等延续此题材,形成特定情感符号。明清时期词义进一步扩展至地域、药性等层面,构成复合语义网络。

蔡文姬·苦寒的诗句(共1句)

蔡文姬的诗词曲代表作
蔡文姬(约177年-约249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因避司昭之讳,改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