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简介

君王,汉语词汇,拼音为jūn wáng,是中国古代对封建世袭体制下最高统治者及诸侯王的统称,外文译作sovereign king、monarch等。该词最早见于《·小雅·斯干》"室家君王",郑玄注指周宣王子嗣可承诸侯或天子之位。

在历史语境中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国家最高统治者(如《左传》称楚成王为君王),亦作为诸侯王的尊称(如《史记》载范增称项羽为君王)。南朝文献拓展了该词的使用范围,沈约《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中"君王挺逸趣"即用于尊称西阳王刘子尚。

该词贯穿夏商周至明清政治体系,其具体指涉随朝代更迭而变化。《尚书》记载的君王文告及君臣对话体现了其在早期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封建社会时期,君王作为世袭统治者,其权力范围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影响。

楼钥·君王的诗句(共1句)

楼钥的诗词曲代表作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
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
楼钥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