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简介

君王,汉语词汇,拼音为jūn wáng,是中国古代对封建世袭体制下最高统治者及诸侯王的统称,外文译作sovereign king、monarch等。该词最早见于《·小雅·斯干》"室家君王",郑玄注指周宣王子嗣可承诸侯或天子之位。

在历史语境中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国家最高统治者(如《左传》称楚成王为君王),亦作为诸侯王的尊称(如《史记》载范增称项羽为君王)。南朝文献拓展了该词的使用范围,沈约《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中"君王挺逸趣"即用于尊称西阳王刘子尚。

该词贯穿夏商周至明清政治体系,其具体指涉随朝代更迭而变化。《尚书》记载的君王文告及君臣对话体现了其在早期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封建社会时期,君王作为世袭统治者,其权力范围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影响。

蔡戡·君王的诗句(共1句)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