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简介

"寄情"(拼音jì qíng,注音ㄐㄧˋ ㄑㄧㄥˊ)作为汉语词汇,核心释义为通过特定载体表达内心情感。该词常见于文学创作、艺术表达等领域,既可指代文中的情感投射,亦可描述通过书法、生态实践等具象形式实现的情感寄托。在词汇系统中,"寄情"与"屬情"构成同义关系,并与"依恋""眷恋"等词存在近义关联。

"寄情"由"寄托"与"情感"复合构成,本义指将内心情感投注于特定对象或载体。该词在古汉语中亦作"屬情",二者音义相通,均强调情感的外化表达。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通过艺术创作、生活实践等方式实现情感转移的心理活动。

吴琏·寄情的诗句(共1句)

吴琏,字美中。南海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进士。授直隶含知县。值年荒,多方赈救,作粥糜以饷流移,前后所活盈万。政暇,授生徒以《周易》。逾年,以忧去任。起后知进贤县,以守正不合,引疾归。卒年八十馀。著有《竹庐诗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吴琏诗,以嘉靖九年南海吴氏家刊本《竹庐诗集》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