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简介

"寄情"(拼音jì qíng,注音ㄐㄧˋ ㄑㄧㄥˊ)作为汉语词汇,核心释义为通过特定载体表达内心情感。该词常见于文学创作、艺术表达等领域,既可指代文中的情感投射,亦可描述通过书法、生态实践等具象形式实现的情感寄托。在词汇系统中,"寄情"与"屬情"构成同义关系,并与"依恋""眷恋"等词存在近义关联。

"寄情"由"寄托"与"情感"复合构成,本义指将内心情感投注于特定对象或载体。该词在古汉语中亦作"屬情",二者音义相通,均强调情感的外化表达。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通过艺术创作、生活实践等方式实现情感转移的心理活动。

陈子昂·寄情的诗句(共1句)

陈子昂的诗词曲代表作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其诗骨峥嵘,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