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简介

江南,是中国地理区域概念,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江南”的地理范围各不相同。大致而言,江南地理范围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自然地理、行政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

江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南的气候特征。江南北面紧邻东西走向的长江,东临东海,南邻南岭脉。江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潮湿、多的湿热和冬季阴沉细的阴冷。江南境内的河流多为长江水系,分布在江南的湖泊有132个,占全国湖泊总数的63%。

从五胡乱华开始,北方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到建康(今南京)建都,,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原文明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江南地区再次成为北方士民的重要集聚地。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中原文化再次南迁江南,江南被视为华夏文化正统所在。因政治中心南移,江南多次扮演华夏文化中心的角色,可以说江南文化因吸收中原文化而成长,现已成为中华的主体文化之一。

江南地区的景以园林和古镇为最。江南园林文化繁荣,是中国园林研究的主要对象;古镇是江南文化的核心部位和典型代表。

王禹偁·江南的诗句(共3句)

王禹偁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