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简介

江南,是中国地理区域概念,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江南”的地理范围各不相同。大致而言,江南地理范围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自然地理、行政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

江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南的气候特征。江南北面紧邻东西走向的长江,东临东海,南邻南岭脉。江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潮湿、多的湿热和冬季阴沉细的阴冷。江南境内的河流多为长江水系,分布在江南的湖泊有132个,占全国湖泊总数的63%。

从五胡乱华开始,北方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到建康(今南京)建都,,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原文明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江南地区再次成为北方士民的重要集聚地。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中原文化再次南迁江南,江南被视为华夏文化正统所在。因政治中心南移,江南多次扮演华夏文化中心的角色,可以说江南文化因吸收中原文化而成长,现已成为中华的主体文化之一。

江南地区的景以园林和古镇为最。江南园林文化繁荣,是中国园林研究的主要对象;古镇是江南文化的核心部位和典型代表。

释宝昙·江南的诗句(共1句)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