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睢盱的诗句(共1句)

睢盱简介

睢盱(huī xū),汉语词语,具有浑朴貌、睁眼仰视貌及喜悦貌三重含义,亦作“睢于”。作为叠韵联绵词,其语义融合视觉形态与内在情态,常见于古代文献对自然本真与人性情态的刻

该词内涵多元:浑朴貌见于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对鸿蒙初辟的描绘,睁眼仰视貌以张衡《西京赋》中武士姿态为典型,喜悦貌则在苏轼诗词及清代钱谦益文集中多有呈现。三种释义分别对应质朴、凝视与欢愉的意象,形成从物象描摹到情感抒发的语义网络。

词源可追溯至《周易》注疏,唐代孔颖达首次释为“喜说之貌”。汉代文献扩展其浑朴与仰视义项,唐宋词强化情感表达功能,至明清仍活跃于文人笔端。语义演变反映汉字表意从具体到抽象的拓展轨迹。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