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简介

忽忽,汉语双声联绵词,拼音为hū hū,本义形容时间急速流逝,语出《楚辞·离骚》“日忽忽兮其将暮”。

该词兼具客观与主观双重内涵:既可指自然时间的倏忽飞逝(如“离开杭州,忽忽又是一年”),亦能描摹精神恍惚或失意状态(如《汉书》中“忽忽如狂”的记载)。部分文学作品还赋予其诙谐特质,通过叠词强化修辞效果。

其语义源于先秦楚辞,奠定时间疾逝的原始意象。后世文人如王安石以“忽忽跨九州”等句拓展内涵,融入个体生命哲思。汉唐以降,词义逐渐分化,既保留时间副词属性,又衍生出迷惘、草率等多重引申义。

释延寿·忽忽的诗句(共1句)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馀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