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简介

忽忽,汉语双声联绵词,拼音为hū hū,本义形容时间急速流逝,语出《楚辞·离骚》“日忽忽兮其将暮”。

该词兼具客观与主观双重内涵:既可指自然时间的倏忽飞逝(如“离开杭州,忽忽又是一年”),亦能描摹精神恍惚或失意状态(如《汉书》中“忽忽如狂”的记载)。部分文学作品还赋予其诙谐特质,通过叠词强化修辞效果。

其语义源于先秦楚辞,奠定时间疾逝的原始意象。后世文人如王安石以“忽忽跨九州”等句拓展内涵,融入个体生命哲思。汉唐以降,词义逐渐分化,既保留时间副词属性,又衍生出迷惘、草率等多重引申义。

林鸿·忽忽的诗句(共1句)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