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简介

忽忽,汉语双声联绵词,拼音为hū hū,本义形容时间急速流逝,语出《楚辞·离骚》“日忽忽兮其将暮”。

该词兼具客观与主观双重内涵:既可指自然时间的倏忽飞逝(如“离开杭州,忽忽又是一年”),亦能描摹精神恍惚或失意状态(如《汉书》中“忽忽如狂”的记载)。部分文学作品还赋予其诙谐特质,通过叠词强化修辞效果。

其语义源于先秦楚辞,奠定时间疾逝的原始意象。后世文人如王安石以“忽忽跨九州”等句拓展内涵,融入个体生命哲思。汉唐以降,词义逐渐分化,既保留时间副词属性,又衍生出迷惘、草率等多重引申义。

陈著·忽忽的诗句(共2句)

陈著的诗词曲代表作

陈著(1214~1297),六十三日戌时生,小名祥孙,字子微,小字谦之,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武康县。曾祖宏,祖伸,父德刚,兄弟二人,娶童氏。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1260),为白鹭书院长,知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