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简介

虎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文书,是国君或者皇帝、主帅调遣军的一种契约凭证,因古人崇拜老虎而将其做成伏虎形状,分左右两半,中央与统帅各持一半。

虎符的长度不超过10厘米,便于隐藏和携带,而且每个虎符采用了严格的防伪措施,用错金工艺制作。就是先在铜虎符上刻出阴文,再嵌入金丝,最后打磨光亮,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和秦朝时期,只有皇家工匠才掌握如此复杂的工艺,要想仿造,几乎是不可能的。调发军队时需持符验对,完全合体才能出兵。这种发兵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虎符盛行于战国和秦汉时期,最早时以青铜或黄金为材料,背部刻有铭文,一批两半,右半部分由皇帝或朝廷军事机构保管,左半部分交与统兵的将帅或地方官。且各地虎符均有不同,专符专用,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需要调兵时,朝廷派遣使臣带着右半部分虎符到军中,与左半部分虎符扣合验证,如能吻合,才表示来使可信,军队首领则会按照使者的命令听从调遣。历代虎符的形状、铭刻等多有变化。汉代后,虎符均为铜质。隋朝时改用麟符,唐朝改为符、兔符或龟符,南宋时又恢复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符虽小,却意义非凡,是统领大军的象征,在战争时期,更是肩负百姓性命、国家安危的重任。完整的虎符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李清照·虎符的诗句(共1句)

李清照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清照(1084年3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