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简介

故国是汉语书面词汇,多见于古典文学,属文化术语类词条,拼音为gù guó。该词核心语义包括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与故乡三义,衍生义项涵盖旧都、古战场及前代王朝等文化概念。

其语义随语境变化:《孟子》以"故国"强调政权根基,丘迟《与陈伯之书》借旗鼓意象抒发家国情怀;杜甫作以"故国人"投射乡愁,苏轼"故国神游"怀古赤壁李煜"不堪回首"则暗喻亡国之痛。古籍亦载"复故国"特指恢复封邑,南宋时期特指汴京旧都。通过典籍与诗词的多维运用,该词形成承载历史记忆与故土情感的核心意象。

词源起先秦文献,初指具有世臣传统的古国。汉唐后逐步扩展至文学领域,唐宋诗词中发展为兼具地理空间与时间维度的抒情载体。语义演变与中国历史事件、文人书写传统深度交织,成为古典文学中家国叙事的重要符号。

李频·故国的诗句(共1句)

李频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频(约818年——约876年),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林西人,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