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简介

“辜负”是汉语词汇,拼音为gū fù,意为亏负他人或违背期望,使希望落空,既指对他人好意、信任的错误对待,也包含对自身责任的背离。

其内涵包含两方面:一是客观层面的亏欠,如未达期待或浪费机会;二是主观层面的违背,如背弃承诺或无视善意。该词常用于表达愧疚与遗憾,亦用于批评失信行为,如“辜负公众信任”。历代文学作品多借其渲染情感,如李商隐“辜负香衾事早朝”、关汉卿“各辜负了星前下咒”等。

该词最早见于唐诗,宋元时期广泛运用于戏曲、诗词,明清至近现代沿用不衰。古籍如《玉照新志》《红楼梦》均载其用例,巴金、老舍等现代作家亦借其刻心理与社会关系。其语义核心“亏负”贯穿古今,成为汉语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唐鼎元·辜负的诗句(共1句)

唐鼎元(1894——1988),字玉虬,号髯公,江苏省常州人。生平从事中医古文献及古典文学教学研究,一九三七年曾被聘为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名誉委员,逝世前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业馀攻,造诣极深,创作甚丰。早年有《入蜀稿》、《国声集》、《五言楼诗草》、《景杜集》、《芳国咏》、《怀珊集》等问世。其中《入蜀稿》、《国声集》曾获一九三二年全国学术奖文学类三等奖。玉虬诗各体皆精,尤以七古、七律最富特色,七古“学杜韩、长庆二体,而于杜韩工力尤深”,“七律激越处忽作变徵声。管为之破,金石为之裂”。抗战期间的诗作,慷慨悲壮,激越昂扬,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