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简介

“辜负”是汉语词汇,拼音为gū fù,意为亏负他人或违背期望,使希望落空,既指对他人好意、信任的错误对待,也包含对自身责任的背离。

其内涵包含两方面:一是客观层面的亏欠,如未达期待或浪费机会;二是主观层面的违背,如背弃承诺或无视善意。该词常用于表达愧疚与遗憾,亦用于批评失信行为,如“辜负公众信任”。历代文学作品多借其渲染情感,如李商隐“辜负香衾事早朝”、关汉卿“各辜负了星前下咒”等。

该词最早见于唐诗,宋元时期广泛运用于戏曲、诗词,明清至近现代沿用不衰。古籍如《玉照新志》《红楼梦》均载其用例,巴金、老舍等现代作家亦借其刻心理与社会关系。其语义核心“亏负”贯穿古今,成为汉语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李至·辜负的诗句(共1句)

李至(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相酬,有《二李唱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