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简介

“辜负”是汉语词汇,拼音为gū fù,意为亏负他人或违背期望,使希望落空,既指对他人好意、信任的错误对待,也包含对自身责任的背离。

其内涵包含两方面:一是客观层面的亏欠,如未达期待或浪费机会;二是主观层面的违背,如背弃承诺或无视善意。该词常用于表达愧疚与遗憾,亦用于批评失信行为,如“辜负公众信任”。历代文学作品多借其渲染情感,如李商隐“辜负香衾事早朝”、关汉卿“各辜负了星前下咒”等。

该词最早见于唐诗,宋元时期广泛运用于戏曲、诗词,明清至近现代沿用不衰。古籍如《玉照新志》《红楼梦》均载其用例,巴金、老舍等现代作家亦借其刻心理与社会关系。其语义核心“亏负”贯穿古今,成为汉语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黄庭坚·辜负的诗句(共1句)

黄庭坚的诗词曲代表作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