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简介

光景,汉语词语,拼音为guāng jǐng,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楚辞·九章·惜往日》,本义指阳光。其含义历经演变,主要包括四层:一为时光、光阴,如李白句“光景不待人”;二指自然或社会景象,如《水浒传》“观看光景”;三表生活境况,如朱自清笔下“惨淡光景”;四用于估算时间或状况,如“半光景”。

该词词义随时代变迁逐步扩展:先秦至魏晋多指自然光线或恩泽,如《韩诗外传》“被光景而德彰”;唐宋时期衍生出时间概念,如王安石“光景不可昏”;明清小说中多用于描绘景象或境遇,如《儒林外史》“凄凉光景”。现代汉语中,“光景”仍保留书面语境的时间估量功能,并在口语中延续生活状况的描述,如茅盾《林家铺子》“光景是钱不到手就一定不肯走”。

汤式·光景的诗句(共1句)

汤式的诗词曲代表作
汤式,元末明初的重要散曲作家,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曾补本县县吏,后落魄江湖。入明不仕,但据说明成祖对他“宠遇甚厚”。为人滑稽,所作散曲甚多,名《笔集》,今存钞本。作品多写景咏史之作,颇工巧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