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简介

光景,汉语词语,拼音为guāng jǐng,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楚辞·九章·惜往日》,本义指阳光。其含义历经演变,主要包括四层:一为时光、光阴,如李白句“光景不待人”;二指自然或社会景象,如《水浒传》“观看光景”;三表生活境况,如朱自清笔下“惨淡光景”;四用于估算时间或状况,如“半光景”。

该词词义随时代变迁逐步扩展:先秦至魏晋多指自然光线或恩泽,如《韩诗外传》“被光景而德彰”;唐宋时期衍生出时间概念,如王安石“光景不可昏”;明清小说中多用于描绘景象或境遇,如《儒林外史》“凄凉光景”。现代汉语中,“光景”仍保留书面语境的时间估量功能,并在口语中延续生活状况的描述,如茅盾《林家铺子》“光景是钱不到手就一定不肯走”。

权德舆·光景的诗句(共3句)

权德舆的诗词曲代表作
权德舆,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