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拼音:fāng fēi),汉语词汇,原指花草繁盛鲜美的状态,后衍生出香花芳草代称及芳香两层含义。该词包含三重释义:一指花草茂盛鲜妍;二指香花芳草本体;三表芳香气息,谢灵运《江妃赋》以"动袂芳菲"形容香气弥漫。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韩愈《晚春》"百般红紫斗芳菲"等诗句均展现其文学运用。该词最早见于南朝诗文,顾野王、谢灵运等人用以描绘春日景象。唐代发展为高频文学意象,白居易、韩愈等诗人通过"芳菲尽""斗芳菲"等表述拓展时空维度。
喻良能(1120—?),南宋诗人,出生于浙江义乌,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后人因此称他出生地为“郎官里”。陈亮说他:“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诸经讲义》、《家帚编》、《忠义传》20卷,诗文《香山集》34卷,收入《永乐大典》。宣和二年(1120年),喻良能出生在义乌高畈村一户奕世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喻葆光为当朝奉议郎,很有德行。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